本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遗世独立的意思是什么?
- 2、明教五散人 五行旗 是些什么人 (详细些)
- 3、2018有哪些名人死亡
- 4、与周敦颐遗世独立思想一致的人有哪些?
- 5、#芋艿漫藏#为什么人人都爱永安巧,一个永远带着爱与诚在作画的人
- 6、随波逐流是怎样的人?
遗世独立的意思是什么?
遗世独立,汉语成语,拼音是yí shì dú lì,“遗世”的意思是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出自《前赤壁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褒义示例:吴门家太仆,示余以《望远图》,乃十四岁女子所作,雾鬓云鬟,薄施水墨,真~矣。(清·杨漱玉《玉台画史·无名氏女子》)。
遗世独立近义词:
与世隔绝、人迹罕至、渺无人烟、离群索居、无人问津、门可罗雀等。
1.与世隔绝。
与世隔绝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ǔ shì gé jué,是指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罕至的极偏僻地方。出自《泰山极顶》。
2.人迹罕至
人迹罕至的意思: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译文】:少数民族风俗不同的国家,辽绝异党的地方,车船不通,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明教五散人 五行旗 是些什么人 (详细些)
五散人是彭和尚彭莹玉、铁冠道人张中、冷面先生冷谦、布袋和尚说不得和周颠五人。
明教五行旗是明教的一支特种部队,作战手法奇特,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反六大门派围剿和反蒙抗元斗争中屡建奇功。在“屠狮大会”上演武威震武林。
金庸小说中的五行旗
明教厚土旗掌旗使 颜垣 明教巨木旗掌旗使 闻苍松 明教洪水旗掌旗使 唐洋 明教锐金旗掌旗使 庄铮 掌副旗使 吴劲草(后接任掌旗使) 明教烈火旗掌旗使 辛然
锐金旗
概述
锐金旗掌旗使:庄铮。庄者,庄正宏严,轮焉奂焉。 意在表明:当我明教垂世之初,立意何其庄严。明尊在上,我辈其下。戒奢成俭,相持相帮。为善去恶,唯光明故。救民水火,解民倒悬。 铮,金铁交鸣之至响也。 血马弓雕,铁风长刀。朱云蔽日,剑覆我尸。 率众而起,遗世独立。斩木为兵,以决暴政。 不畏失刃摧折,何惧颈碎血断? 但教心之所怜,民之所安。 副掌旗使:吴劲草。吴,上开下天,意为吞天入口耳。暗含卷携江山,扫平天下之雄魄。 后朱元璋起兵立国,建号为吴。当世称西吴贤王朱氏。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时值蒙虏入寇中原,夺我国脉,天下无人敢不臣。而唯我教,方其立国,至其命末,屡败屡战,彼伏此起。虽白骨缠草,血流漂橹,却又哪堪屈膝于异族? 锐金旗教众每人一套弓箭、一杆长标枪、一把短飞斧,为百发百中。
出处
锐金旗战士
书中对锐金旗描写:只听得脚步声响,一队头裹白布的明教教众奔进广场,共是五百人,每人弯弓搭箭,嗖嗖声响,五百枝长箭整整齐齐的插在白旗周围,排成个圆圈,正是吴劲草统率下的锐金旗人众。群雄未及喝采,锐金旗教众已拔出背后标枪,抢上十几步,挥手掷出,五百枝标枪齐插在箭圈之内。众人跟着又抢上十数步,拔出腰间短斧。群雄眼前光芒闪动,五百枘短斧呼啸而前,砍在地下,排成圈。短斧、标枪、长箭,这三般兵刃围成三个圈,各自不相混。任你武功通天,在这一千五百件长短兵刃的夹击之下,霎时间便成肉泥。原来锐金旗当年在西城与峨嵋派一场恶战,损折极重,连掌旗使庄铮也死在灭绝师太的倚天剑下,其后痛定思痛,排了这个无坚不摧的阵势出这来。近年来明教声势大盛,五行旗各旗相应扩充,锐金旗下教众已有二万余人。这五百名投枪、掷斧、射箭之士,乃是从二万余人中精选出来的健者,武功本来已有相当根柢,再在明师指点下练得年余,已成为一支可上战阵、可作单斗的劲旅。 (《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七回 天下英雄莫能当)
编辑本段巨木旗
概述
巨木旗掌旗使:闻苍松。闻者,遐迩闻名是也。试问当今天下,谁人不知我明教之盛名? 苍松寓意:想我明教,多历艰险。却经霜雪而不易其青翠,冒风雨而不失其夭矫。 巨木旗擅使巨木,每十人抬一根巨木,每根巨木有千斤之重,木上装有铁钩,每人挽住一根铁钩,将巨木抛出将敌军砸死。
出处
巨木旗战士
巨木旗战士
书中对巨木旗旗描写:杨逍一面青旗掷出,插在白旗之旁,只听得广场旁脚步声沉重,五百名巨木旗教众青布包头,见每十个人抬一根巨木,快步的奔来。每根巨木均有千余斤之重,木上装有铁钩,各人挽住一只铁钩,脚下步子极是整齐。突然间一声吆喝,五十根巨木同时抛掷出手,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但每根巨木飞出,迎面必有一根巨木对准了撞到,五十根巨木竟无一根落空。但听得砰砰砰砰巨响不绝,五十根巨木分成二十五对,相互冲撞。每根巨木都是重逾千斤,相互撞击之下,声势实是惊人,若是青旗附近有人站着,不论纵高跃低,左闪右避,总免不了被巨木撞到。巨木旗这路阵法,乃是从攻城战法中演化出来,攻城者抬了大木,冲击城门,再坚固的城门也会被巨木撞开。血肉之躯在这许多大木冲击之下,岂不立成肉泥?巨木旗五百名教众待巨木撞后落地,抢上前去抓住巨木上的铁钩,回身奔出,相距十余丈之遥,只待发令者再度掷出青旗,又可第二次抬巨木撞击。杨逍挥青旗命巨木旗退出,右手一挥,一面红色小旗掷入广场。(《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七回 天下英雄莫能当)
编辑本段洪水旗
概述
洪水旗掌旗使:唐洋。唐者,森森盛唐之气象也。“堂”皇者是也。 放眼元末武林,讲规模,论组织,比信仰,正象三十三代教主之名一般:如阳当顶,立地擎天。 洋,恣肆浩淼,烟波浑荡。纳百川,容千万河湖于腑内,包宇中尽些泽流至胸间。扯地连天,横无际涯。是何等胸襟,怎样气魄? 观我明教,色色形形,草间高士,林里清名。文则腹有良谋以书笔安邦,武则手挽盔胄以剑戟定国。 汇三教九流异才别能大志者于一教之内,实当得起这一个 “洋”字。 洪水旗的武器是喷水器,水里有剧毒,沾上皮肤即溃烂不止。应该是强酸之类的。
出处
洪水旗战士
书中对洪水旗描写:烈火旗退出广场后,杨逍黑旗飞处,五百名头裹黑巾的洪水旗下教众抢进广场。这洪水旗所携家生,共是二十部水龙,又有喷筒、提桶之属,前面十人推着十辆木车。掌旗使唐洋一声令下,木车打开,放出二十头饿狼,张牙舞爪,在广场上即咆哮起来,便欲散开咬人。群雄大奇,心想这些恶狼跟“洪水”两字有何干系?只听得唐洋喝道:“喷水!”几百名教众手持陶质喷筒,几百股水箭向恶狼身上射了过去。群雄鼻中只闻到一阵酸臭,却见那二十头恶狼一遇水箭,立时跌倒,狂叫悲嗥,顷刻间皮破肉烂,变成一团团焦炭模样。原来洪水旗所喷水箭,乃是剧毒的腐蚀药水,系从硫磺、硝石等类药物中提炼制成。群雄见了这等惊心动魄之状,不由得毛骨悚然,均想:“这些毒水倘若不是射向群狼,却是射在我的身上,那便如何?”洪水旗教众提起二十部水龙上的龙头,虚拟作势,对着群狼,显而易见,水龙中也是装满了毒水,若加发射,不但水盛,且可以及远。杨逍挥起黑旗收兵。洪水旗下教众拉动水龙出场。当水龙回转之时,水龙口转到哪方,哪方的豪杰便都忍不住脸上变色。(《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七回 天下英雄莫能当)
编辑本段烈火旗
概述
烈火旗掌旗使:辛然。辛有三意:辣、劳苦艰难、悲伤。 对敌须狠,不余寸许怜悯。 经历代朝廷剿杀,我明教人众死伤陈藉,其损不可谓不重。说劳苦艰难,决不为过。 但见手足离散,骨肉肢残,又怎能不辛酸,何得不悲伤? 然燃音同。举我圣火,以燎青天。熊熊巨焱,敢天下先。 辛然,不见其字,多以为“欣然”。但我张教主执重柄时,教势之盛,远迈前代。历代教主泉下有知,自必喜慰“欣然”。 烈火旗使用喷射器喷射石油,然后再用硫磺火弹点燃石油。虽不及现在的喷火器,但当时也是高科技。
出处
烈火旗战士
书中对烈火旗描写:但见头裹青巾的明教教众退开,五百名头裹红巾的烈火旗教众抢进场来。各人手持喷筒,一阵喷射,广场中心满布黑黝黝的稠油。烈火旗掌旗使挥手掷出一枚硫磺火弹,石油遇火,登时烈焰奔腾,烧了起来。明教总坛光明顶附近盛产石油,石中日夜不停有油喷出,遇火即燃。烈火旗人众每人背负铁箱,箱中盛满石油,喷油焚烧,人所难抵当。(《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七回 天下英雄莫能当)
编辑本段厚土旗
概述
厚土旗掌旗使:颜垣。颜,色彩,缤纷。黑白,丑俊,高矮,胖瘦,男女,僧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此万物参差,之所见美者也。 垣,矮墙。人的能力自有高低上下之分。上有教主、左右光明使、护教四王,五散人,无行旗使,下有我万万千千之普通教众。为我教之鸿厦,加一木一石,添一砖一瓦。份但所以,力所比为。 见到这个字,让人首先想起的竟是这样一个字样:断壁残垣。 朱元璋窃国后,严禁我教,屠戮教众。终致我浩浩风火,归于湮没寂灭。思之不禁神伤。 厚土旗想当于现在的工兵部队,擅长挖地道,搞奇袭。掌旗使颜垣更是擅长土木工程。
出处
厚土旗战士
书中对厚土旗描写:只见杨逍掷出一面小小黄旗。一群头裹黄巾的明教徒走进广场,各人手持铁铲,推着一车车泥沙石灰,人数却比金、木、水、火四旗少得多,只有一百人。这一百人围成一个圈子,同时举铲往地下猛击,突然间轰的一声大响,尘土飞扬,广场中心陷落,露出一个径长三四丈的大洞。跟着大洞四周泥土纷纷跳动,钻出一个个头戴铁盔、手持铁铲的汉子来。四百条大汉蓦地从地底钻出,群雄都是大吃一惊,齐声呼叫。原来这四百名教众早就从远处打了地道,钻到广场中心的地底,挖掘大洞,以木板木条撑住,藏身其间,厚土旗掌旗使颜垣发出号令,四百名教众同时抽开木条,整块地面便陷了下去。地底教众跟着破土而出。这一来,狼尸、石油、焦土等物一齐落入地底。一百名教众挥动铁铲,在大洞上空虚击三下。倘若有人跌入洞中后想要跃上逃命,势必被这一百柄铁铲击了下去。跟着一车车石灰、铁沙、石子倒入洞中,片刻间便将大洞和数百个小洞填平。五百柄铁铲此起彼落,好看已极。掌旗使一声令下,五百教众齐向张无忌行礼。那广场中心填了铁沙石灰,平滑如镜,比先前更是坚硬得多。群雄心中明白:“倘若我站在广场中心,口出侮慢明教之言,此刻只怕早已被活埋在地底了。” (《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七回 天下英雄莫能当)
2018有哪些名人死亡
2018年1月15号爱尔兰女歌手,小红莓主唱桃乐丝·玛丽·艾琳·奥里奥丹饮酒过量后在浴缸中溺水身亡,享年46岁。这些年来the cranberries专辑全球销量超过3800万张,在世界各地拥有过亿歌迷。音乐人高晓松发微博悼念:“怀念她凭虚御风的歌声,遗世独立的风范。”
在物理学领域有谁不知道一代大师霍金呢?霍金的去世让整个领域损失极为惨重,霍金的生平极其富有传奇性,在科学领域上,他是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在他被卢伽雷症禁锢在轮椅的情况下作出的。他的研究成就在物理领域,但是他的这种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今年4月份的时候,大文豪李敖去世,作为著名的名嘴,李敖集作家、批判家、学者于一身,曾任台湾省“立法委员”。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重,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中国白话文第一人”。没有李敖的日系我们再也看不到舌战群雄的精彩画面。
2018年9月,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一说起评书,无人不知单田芳。许多网友在得知单田芳离世后发微博称:“单老先生的离世让我无比真切地觉得那段与外公一起从收音机里听评书的日子真的彻底地与我隔开了。”许多8090年代的人都有着与长辈一起听单老先生评书的记忆,单老先生的离世让这段记忆彻底的崩塌
2018年9月底,相声大师师胜杰离世。作为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师胜杰从7岁跟相声打上了交道,这相声一说就是59年。师胜杰的离世相声届纷纷发文悼念,郭德纲写道:“平生壮志三更梦,万里西风一雁哀。叔千古。”如果说相声是个江湖,那么只有他才能笑傲江湖。
2018年10月,李咏妻子哈文发文:“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他主持的春晚欢声笑语,也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后来主持《非常6 1》陪伴我们成长。李咏的离世让大众唏嘘不已,其实李咏已经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曾经在书里写道:“不要送花,送话筒吧,我就好说话这一口。”留下遗言:没有遗憾,只有不舍。
2018年10月30号,武侠小说泰斗金庸30日下午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金庸先生笔下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并拍成电视剧,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等。可以说是这些电视剧陪伴了中国大江南北无数人成长,金庸的离世让网友感叹:随着古龙、梁羽生、金庸的离世,武侠三大宗师的时代终结。金庸走了,留下了十四个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41年,斯坦·李生平第一部作品问世,即《美国队长》系列漫画的第三部。1961年11月开始,在搭档漫画家杰克·科比的协助下,他创作了《神奇四侠》《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x战警》《奇异博士》《超胆侠》等漫画角色。1972年,斯坦·李成为漫威漫画公司的发行人和董事长,1998年,他离开了漫威漫画公司。20世纪90年代末,斯坦·李成立了“斯坦·李传媒”公司,但这家公司于2001年破产。2002年,他与人合作创办了pow!娱乐公司 [2] 。2011年1月4日,88岁的斯坦·李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影视方面,他相继客串出演了《蜘蛛侠》《x战警》《神奇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无敌浩克》《复仇者联盟》《超凡蜘蛛侠》《超能陆战队》等漫威电影宇宙的电影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2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在好莱坞一家医疗中心去世,享年95岁。
2018年11月27日,美国漫画家、《海绵宝宝》的创造者史蒂芬·海伦伯格去世,终年57岁。媒体报道称,海伦伯格去年3月被诊断出罹患渐冻人症(als),于本月26日在与病痛的斗争中去世。《海绵宝宝》自1999年开播至今,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与周敦颐遗世独立思想一致的人有哪些?
老庄的无为
苏轼的 前赤壁赋也流露过此类思想
周敦颐爱莲,而陶渊明爱菊,是隐逸诗人之宗,二人可做同类耳
#芋艿漫藏#为什么人人都爱永安巧,一个永远带着爱与诚在作画的人
? ? 很久以前,就想写写永安巧。
? ? ? 这是一个对于新晋漫迷来说,会有一些古老而陌生的名字,但加诸在他身上的赞誉与惊叹,却在漫画航史中,犹如彼岸的灯塔,熠熠生辉。
? ? ? ? 我喜欢称他为“最容易一见钟情”的漫画家,因为往往人们读过他的漫画后,就会不可救药地被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古怪的男人迷住——
? ? ? 我与永安巧的相遇,是在高中,在学校附近窄巷中一个灯光昏黄的租书店里。那时候的我,依然垂青着那些中二气息浓厚的热血漫画,所以当我从一堆的四拼一漫画中,挑到了一本名为《铁道员》的漫画时,内心是拒绝的。抱着翻几页就扔开的想法,我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却久久没有放下那本书。
? ? ? 我忘记了那天是某年某月某日,但却深深记住了印在封皮上的那个名字:永安巧。
? ? ? 慢慢步入漫圈,开始做一些功课,我更愿意用“匠人”这个词来形容他——
? ? ? 他被称为“漫坛第一画力”,他走笔精细、勾勒无双的线条中总是能让人读出汹涌澎湃的情感……
? ? ? 他职业生涯中的画作并不多,因为他一生没有助理,所有的背景、着色等工作,都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 ? ? 1949年1月4日,出生于日本的长崎县的永安巧,似乎一直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人。一如幼时在长野县长大的他第一次看到手冢治虫的漫画,却没有纳头便拜,而是发誓“自己要画出不一样的漫画”。
? ? ? ? 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这一句话,也一直在寻找着笔尖下的诸多可能性。
? ? ? ? 如果单看下面这三幅画面,你能想象得出来,这竟然是出自一人之手吗?拿捏近乎所有的绘画技巧,不断尝试各种风格,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永安巧的神奇与执着,始见于此。
如果要选一部书,读懂永安巧。我会选择《爱与诚》。
《爱与诚》对永安巧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套书。这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对自己漫画之路的投名状。
永安巧的漫画观起始于1961年千叶彻弥所绘制的棒球漫画《魔球投手》,这部作品让少年时代的永安巧颇为感动,并立志成为漫画家。此后他师从知名贷本漫画家小岛刚夕,夜以继日地磨炼画技,仅仅15岁就从助手团中脱颖而出,正式出道。从《当个男人吧!》、《誓言之旗》到《黑之鹰》,直到1972年,23岁的永安巧终于觉得自己准备好了,他与知名编剧梶原一骑搭档,创作出了《爱与诚》。
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对于这部作品的引进并没有花很大的心思,到目前为止只有天下出版社的港版单行和港版文库两种,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在印刷和裁边上都不尽如人意。
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版本,应该是下图的25k精装的交流版,两种封皮各擅胜场,笔者是更喜欢连脊的这一套。
关于《爱与诚》能讲的很多,我这次准备换一个设问的方式,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 ? 我始终认为,抛开时代背景去谈作者,就是盲人摸象。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任何时代背景的倒影,都会最终体现在作者的笔触当中。
? 1972年,23岁的永安巧与知名编剧梶原一骑搭档,创作了《爱与诚》。彼时,正处在日本安保斗争的时代,左翼社会运动的元素在各类日本动漫作品中频频出现。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日本战后社会运动对现代日本的影响,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与反思。那种满溢着悲情的幻灭感,几乎成为青年永安巧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爱与诚》就是这种情绪的时代倒影,寄托了永安巧对那个时代燃烧殆尽青春的哀思。
? ? ? 诚然,《爱与诚》的剧情,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一些过于理想——
? ? ? 曾经有人把《爱与诚》的剧情,比作是日版的《上海滩》,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台版《斗鱼》的古早版。
? ? 1972年,23岁的永安巧与知名编剧梶原一骑搭档,推出了纯爱漫画《爱与诚》。女主小爱幼时滑雪遭遇危险,幸得太贺诚及时搭救,但也因为这次意外,太贺诚的额头被雪橇严重撞伤,卧床一年导致留级。太贺诚的家庭因此事分崩离析。伤愈后的太贺诚变成了一名古惑仔般的浪子。这样浓烈而充满悲剧色彩的童年故事,让小爱情根深种。甚至为了让太贺诚重新“活过来”,不惜将他带进自己就读的青叶台学园。但那时的诚心里只有愤怒的火,于是他把自己和爱的未来烧成了炫亮的一瞬……故事始于铁汉柔情、爱恨纠缠的校园爱情故事,终于黑金政治背后的丑恶和社会真实,对现实的批判却裹上了黑色爱情的外壳。
? ? ? 剧情古典、风格直接,这是一部类似黑白片时代直抒胸臆的漫画。在现在看来,也许剧情上缺乏反转和张力,但在彼时的日本,却掀起了一股震撼人心的漫画变革。以至于若干年后,马荣成、车田正美、北条司、原哲夫都曾承认自己的漫画生涯,受到了永安巧《爱与诚》的影响,我们也能从爱与诚的封面上依稀可以看出一辉、飞鸟武藏和健次郎们的影子。
? ? ? ? 有很多人初读《爱与诚》时,都会对其过于浓密的画风表示诟病。
? ? ? ? 诚然,在港版的单行和文库中,确实存在印刷偏黑不够精细的问题。但实际上,这种大量使用黑白灰三色的浓烈搭配,使用对比强烈的环境色的漫画作画方式,正是永安巧有意而为之——
? ? ? 而在当时的日本,这种“浓颜式”的画法是引领潮流之先的作画方式。
? ? 我特意选择了《爱与诚》在印刷上最好的日版文库(实际上很多漫画在画面上呈现最棒的版本都是日版文库)与交流版来做对比——
? ? ? 我们可以从这一组对比中看到,实际上和交流版相比,日版文库的原版画面就是“脏脏”的。而经过修复处理的交流版在层次、透视度和线条的清晰感上都比原版呈现得更清晰。
? ? ? ? 那么这样“浓墨重彩”的画面,在精细度上就没有保证了吗?永安巧从来都不是一个取巧的人。
? ? ? ? 从这张画面就可以看出,尽管使用了大量浓密的黑白网点,但依然可以做到清晰分明,层次感十足。
? ? ? 永安巧曾经说过,自己最感谢《爱与诚》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我想那是因为《爱与诚》不仅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一部他画技的成长史。
? ? ? 一个作者在同一个作品中展现出自己画技的迭代更新,是一件并不鲜见的事情。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富坚义博在《幽游白书》前中后期那犹如整容般的画风变化和突飞猛进的分镜能力。
? ? ? 永安巧也是这样一个不断磨练着自己画技,鞭策自己进步的勤奋的天才。
? ? 看了上面这两张图,大家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永安巧画技的进步。第一册连载时的爱,面部轮廓和五官的细节其实都没有非常精细的刻画,且画风偏老派,但到了结尾时,你可以明显感受到永安巧的画风这边,那眼角眉梢的线条锐利感、面部轮廓更加突出,带着一点欧派画风的融入。
? ? ? 和永安巧一样,我也想感谢《爱与诚》,因为他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的自己。青春的那一页宣纸上,急匆匆高提了笔,摆开架势来弄风云,常常一不留神间,滴下几滴墨迹来,以至于多年后想起,羞赧到总想绕开。
? ? ? 但那些浓烈到化不开的情感,终究在我们的少年时代留下了痕迹。你心底里的那滴泪是否也像《爱与诚》的最后一幕一样,消逝在岁月的道道履痕之间?
? ? ? 实际上,在《爱与诚》之后,也许是对这样的题材与画风念念不忘,永安巧还创作过一部画风更雄健硬朗的短篇漫画《故乡追击》。
著名到我不想再多做介绍的废土sf漫画。
原作是大友克洋,执笔的是永安巧,两位大师15年时光荏苒携手所作。永安巧多次声称自己是第一次画科幻题材,不擅长刻画背景,但看过后会发现,大师级的绘画技巧放诸四海而皆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漫画中,永安巧得知大友克洋创作漫画习惯用圆笔后,便立刻将自己的g笔换为圆笔全程作画。
g笔尖的弹性很强,能画出各种不同的轮廓线,是大部分漫画家的首选。圆笔适合画相对较细的线条,由于弹性一般,稍一用力,线条就会变粗,大多数时间被用于绘制细节。而永安巧不惜做了“笨办法”克服了圆笔的劣势,更在画面表现力上与大友克洋几乎一模一样。这让拿到原稿后的大友克洋惊叹不已。
除去日版,此书目前共有港、台、交流版共计四个版本。
其中台版是25k,可惜只出了5册,并且有大量删改。
港版最早出的是16k大版,印刷效果极好,现在是天价。
这部书的画工堪称永安巧的大成之作,不需要质疑,用笔细腻、构图精巧,那种末世的废土感有一种第三人称的冷漠视角。
不过剧情来说,我认为相比《铁道员》与《潮骚传说》来说,要显得单薄很多,剧情的逻辑到最后都无法完全自洽。它构建的“末世”中,地球因人类疯狂的核战争被严重污染,在宇宙殖民卫星里生存下来的少数幸存者,在那里,他们组建了新的政府。
但一位科学家提出使用一个强大且污染度低的炸弹,将地球的地轴倾斜,将已被污染的北半球冷却成为“极地”,这样南半球就变成了可居住的状态,于是幸存者分成了两派,激进分子不断进行恐怖活动,爆发了内乱。
生活在恐惧中的人们想坐飞船逃离被毁灭的殖民卫星,回到已经被毁掉的地球,女主角莎拉和几个孩子被人群冲散。
回到地球后,她割掉了乳房,从四个孩子的妈妈变成了钢铁女战神,开始寻找孩子的下落。
《沙流罗》的莎拉本身就是一个灰色地带,在一场非正义的权力游戏里,在两派相争扭曲的人性里,一切的生存方式背后都夹杂着丑陋的人性,修女沦为妓女、军事阶级的森严……会让人很不舒服。
不论是最开始的金库决堤,后来的被控制的孩子们,以至于自愿奉献身体的女儿,成为强盗的儿子,化为种子的丈夫……莎拉的行为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既是无奈的,也是无力的……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像美漫的创作内核。
贯穿整个漫画的是母爱,终究会让人觉得末世亦有温情在。
? ? ? 又一部具有时代背景的永安巧漫画——1999年,浅田次郎原著,著名漫画家永安巧绘制的漫画《铁道员》发表。
? ? ? 当时的永安巧画技已臻化境,画风已和早期判若两人。于是他用自己独有细腻的笔触,画下了这个发生在铁道员国铁工会运动背景下的故事。
? ? ? ? 漫画中北海道漫天飘落的雪花,每每翻看仿若身临其境。
? ? ? 生涯后期的永安巧,还创作了很多短篇,其中《潮骚传说》、《情书》都是耳熟能详的大作,但其实还有一些类似《冥婚》、《伴我走天涯》、《飞越擂台》这样的佳作,同样不容错过。
? ? 最后附上永安巧作品列表,与君共享——
? 当个男人吧!
? ? 誓言之旗 全
? ? 黑之鹰 全
? ? 过去的人 全
? ? 牙走 全
? ? 铃之鹫 全
? ? 爱与诚? 完
? ? 潮骚传说完
? ? 飞跃擂台完
? ? 流氓侠医完
? ? 故乡追击完
? ? 沙流罗完
? ? 铁道员 全
? ? 情书? 全
? ? 伴我走天涯? 全
? ? 壬生义士传 未完待续
随波逐流是怎样的人?
对生活没有主张,性格软弱,自卑,消极、被动的人。
随波逐流(拼音:suí bōzhú li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简介
古代文人中,有人随波逐流,有人遗世独立,古人讲究修身养性,保持独立自由,一般而言,随波逐流往往受到蔑视。一味地随波逐流,往往使人的脑子处于“休克”状态,得不到提升与发展。依赖于外界给于的信良,不加思考地吸收,往往使你的脑子成了社会垃圾的回收站。
如果随波逐流成为一种习惯,那将会腐蚀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思考能力。反之,如果对外界信息加以处锤或者加工,形成自己独有的信息,那么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将比外界的信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