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成语词目目不识丁成语拼音mù bù shí dīng成语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成语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目不识
成语词目
目不识丁
成语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成语解释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目不识丁的故事
成语示例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近义词
不识之无 胸无点墨
反义词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目不识丁成语接龙
目不识丁→丁一确二→二八佳人→人弃我取→取青妃白→白雪茫茫→茫无所知→知足知止→止戈兴仁→仁义道德→德配天地→地老天昏→昏昏沉沉→沉痼自若→若出一轨→轨物范世→世异时移→移风平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箪食→食味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厦万间→间不容息→息交绝游→游闲公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宿双飞→飞黄腾达→达权知变→变躬迁席→席地而坐→坐立不安→安步当车→车驰马骤→骤不及防→防不胜防→防萌杜渐→渐不可长→长斋绣佛→佛头加秽→秽德垢行→行同能偶→偶烛施明→明察秋毫→毫厘不爽→爽心豁目→目注心营→营营苟苟→苟合取容→容头过身→身体力行→行间字里→里应外合→合二为一→一榻横陈→陈古刺今→今非昔比→比众不同→同条共贯→贯颐备戟→戟指怒目→目怔口呆→呆里撒奸→奸掳烧杀→杀一儆百→百无一用→用武之地→地北天南→南蛮鴃舌→舌敝唇枯→枯木再生→生荣死哀→哀声叹气→气涌如山→
目不识丁造句
1000年以前的世界很是悲惨:肮脏,战乱,大多数人目不识丁。
巴巴。万加以她卓越的预言而著名,尽管并不如预言家诺查丹马斯著名,然而,作为一个谦逊的、目不识丁的保加利亚盲人,她成了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
不,你们很难理解,我从这个目不识丁的,过于忠厚的人那里学到了多少东西。
禅宗典籍中其“目不识丁”的形象可能是有意突出南宗禅“不立文字”的特征和普通劳动者的典型性。
当我们的祖先把美国全部事业托付给一批目不识丁的农民时,我怀疑他们在想什么。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很多午餐快递员目不识丁,但这项技术的设计另有其人。
旧中国很多人目不识丁。
林洲也指出,一名几乎目不识丁的技工教导4位教育程度良好的人士如何卷烟盒,这封信显示了实践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母亲,也许很平凡,也许很杰出,可能目不识丁,可能知识渊博,但每个母亲都是那样无私,那样宽容的爱着他的孩子。
那个孩子目不识丁。
日复一日的孤独、又目不识丁、木讷,整个生活都交给上帝安排去了。
他沉默寡言目不识丁的母亲和她的大家庭在阿尔及尔的一间小公寓里抚养她的两个儿子,那里既没有厕所,也没有自来水。
他觉得,任何目不识丁的羽毛团儿,都能在树上弄出些噪音来。
他们当中除了那个目不识丁的执事,没有一个乡绅。
威尔艾伦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工人的儿子。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
有一次,玛丽遇到了一位粗鲁,目不识丁的。
在孟买市外的贫民窟达拉维,目不识丁的母亲阿茹娜坐在面积狭小的一居室里——这是全家10口人的住地。
在偏远的乡村也张贴着大幅的宣传画,召唤目不识丁的村民们到投票站去投票。
在日子七之前我了解,沉思的这技术是如此的简单以致于任何的孩子,否则甚至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能学习并且有效地练习它。
百科解释
目不识丁成语出处
后晋·刘昫(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目不识丁”。
目不识丁成语故事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大队兵马,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如今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字……”这话明摆着是侮辱士兵,讥笑他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貌似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从中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由于“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认识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目不识丁成语寓意
唐朝高官张弘靖,出身名门,养尊处优,骄必生恶。张弘靖脾气急躁,刚愎自用,还目中无人,收受贿赂而又胆大妄为,最终激起民愤,落得个被降职的下场。这从反面告诉我们,为人处事要正直刚正、虚怀若谷,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友谊,并获得支持。此外,人们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学富五车,以免贻笑大方,或被人戏耍却不自知。
目不识丁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目不识丁”指眼睛不认识“丁”字,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
清·袁枚(随园诗话):“余在都时,永之引见满洲学士春台。春自云年三十时,目不识丁。”
作家·巴金(家):“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道也不反抗?”
目不识丁成语辨析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目不识丁”与“胸无点墨”意义相近,两者都有没有文化的意思,区别在于“目不识丁”偏重在一字不识,“胸点墨”偏重在毫无学问。
mfc1688.cn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