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成语词目分庭抗礼成语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成语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成
成语词目
分庭抗礼
成语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成语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分庭抗礼的故事
成语示例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近义词
平起平坐 平分秋色
分庭抗礼成语接龙
分庭抗礼→礼让为国→国泰民安→安身立命→命若悬丝→丝分缕析→析肝刿胆→胆大如斗→斗酒只鸡→鸡犬不闻→闻风而起→起早贪黑→黑灯瞎火→火烛小心→心神不定→定于一尊→尊师贵道→道不举遗→遗芳余烈→烈日炎炎→炎黄子孙→孙康映雪→雪窗萤火→火尽薪传→传宗接代→代马望北→北风之恋→恋酒迷花→花样新翻→翻江倒海→海市蜃楼→楼船箫鼓→鼓盆之戚→戚戚具尔→尔雅温文→文从字顺→顺口开河→河汾门下→下笔成文→文韬武略→略见一斑→斑斑点点→点水不漏→漏卮难满→满袖春风→风斯在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起平坐→坐无虚席→席门穷巷→巷尾街头→头痛脑热→热肠古道→道高望重→重熙累绩→绩学之士→士饱马腾→腾蛟起凤→凤翥鸾回→回肠寸断→断章摘句→句比字栉→栉沐风雨→雨散云收→收锣罢鼓→鼓旗相当→当门抵户→户曹参军→军临城下→下里巴人→人尽其才→才德兼备→备尝艰苦→苦大仇深→深切着明→明心见性→性急口快→快心满志→
分庭抗礼造句
而为了证明这种橘油轮胎能与传统的竞赛胎分庭抗礼,公司已经为保时捷赛车量身定做了一套“橘皮”。
该邦国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时代,并可与周天子分庭抗礼。
公众似乎很高兴看到他选择了公开的与小泽分庭抗礼。
过去一年中,在各色赛场上,“极速姐妹”已经可以与最强硬的男性车手分庭抗礼。
穆克吉在书中写道,“癌肿确实是植入我们染色体组中的负担,它与我们追求永生的强烈愿望强硬地分庭抗礼。”
秋山耿太郎先生的评论中还大力强调了平面媒体在订阅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正是凭借这一点平面媒体才有能力与网络媒体分庭抗礼。
人民币最终会成为国际货币,与美元分庭抗礼。
少数几种语言倒是有可能与之分庭抗礼——各有其特殊的影响地域。
虽然查默斯已经在进步,而韦德和科比在大多数晚上可以分庭抗礼,所以湖人队必将因为他们的经验和深度而有更进一步的动作来增强后卫实力。
通过这个协议,联合包裹将它在中国的运营网络扩大到了130个城市,与当时在144个城市中开展业务的联邦快递分庭抗礼。
吐蕃时期它很强大,与唐朝分庭抗礼,到后来佛教文明让它走向另外一个高度。
烟草公司对这些旨在表明吸烟和癌症以及其他疾病之间有关系的报告采取抵制的态度度——予以否认,并提出分庭抗礼的研究报告。
烟草公司对这些旨在表明吸烟和癌症以及其余疾病之间关于系的报告采取抵制的态度——予以否认,并提出分庭抗礼的研究报告。
与之相对应,日本的科技水平在上世纪60- 70年代提升迅速,之后一度与美国分庭抗礼。
在上赛季亨特与切赫意外相撞导致切赫头部严重受伤的情形人们依旧历历在目,而这两人将在这场比赛中分庭抗礼。
这是一个西方各大哲学家分庭抗礼、针锋相对的年代,大家都寻思着要拆对方的台。
这种风格中,独奏乐器要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就会出现一种协作与让步,两者间会存在协作与让步的精神。
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意味着,尽管她还不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分庭抗礼,但是她的确拥有影响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能力。
百科解释
分庭抗礼成语出处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通“抗”)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庄子·渔父》)
“分庭抗礼”由句中的“分庭伉礼”演变而来。
分庭抗礼成语故事
成语漫画《分庭抗礼》
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到杏坛(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游玩,走到一处景色优美的树林边时,众人纷纷进入林中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倾听孔子的弹奏。孔子一曲终了,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啊!”起初,老渔夫并不知道孔子是谁,他问子路,孔子是何许人,姓甚名谁,子路一一作答。老渔夫又问孔子以何“道”修心养德,子路还没有回答,子贡便接过问话说:“我家先生生性忠信,身行仁义,精通修饰礼乐之术,深谙鉴选人才之道;对上忠于君王,对下教化百姓,他的一言一行对天下都是有利的。”老渔夫听了子贡的话无动于衷,他接着询问孔子的爵号,是否辅佐王侯施政,子贡回答说,孔子既无封爵,也没有参政。渔夫笑道:“这样说的话,孔子仁则仁矣,但恐怕是劳累身心、损伤天性、偏行仁爱。他与我追求的“道”相差太选。子贡觉得这老渔夫不是常人,立即把他的话转告给孔子。孔手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把他请回来!”孔子快步赶到河边,老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一拜再拜,虚心向他请教世间的真理,说道:“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像您这样高深的教导,怎么取个盛心地请求您帮助呢?”老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也能感到哀伤、真正的怒没有友作就显得威严,真正的亲没有笑容也能感到和平。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用于人间的情理,侍奉亲人则慈孝,侍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孔子听后深受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谦诚地对渔夫说:“能遇见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教导,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老渔夫并没有告诉孔子他的住址,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弟子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小船,一直到连船的影子都看不见了,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那个渔夫一样傲慢的人平日里,无论天子诸侯,还是达官显贵,一律要与您‘分庭抗礼’,平起平坐,而您非但不弯腰行礼,反而面带尊严之色,可今天您面对一个无名渔夫却卑躬屈膝,先敬拜然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感到奇怪。对一个普通的渔夫,您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俗陋之心至今未改!遇到年长者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就是发生祸患的根源啊。今天这位渔夫是位懂得大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尊敬他呢?”
分庭抗礼成语寓意
无声而哀,无怒而威,无笑而蔼,在其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这种真是非常可贵的。孔子一生宣扬仁爱教化,周游列国,但没有得到重用。故事中的老渔夫在点化孔子,不要为此而耿耿于怀。孔子也明白了老渔夫的话,伫立河边,远望着老渔夫远去。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鹤立鸡群,就得像孔子学习,有不耻下间的精神。遇到不懂的地方,如果对方在行,哪怕其地位、年龄都低于自己,也要放下尊严,虚心向其请教。唯有如此,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那些放不下架子,不懂装懂的人,犹如井底之蛙,永远只能看到头顶的那片小天。这种人最终只会贻笑大方,成为天下人饭后的谈资。
分庭抗礼成语用法
分庭抗礼成文用法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后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中性。仅用于双方。常与“跟”“同”等介词配合使用。
分庭抗礼运用示例
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序》:“至如长康(顾恺之)之美,擅高往册……分庭抗礼,未见其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蔡东藩《明史演义》:“文龙也不谦让,居然分庭抗礼,与崇焕对坐谈天。”
钱锺书《围城》:“就像辛楣罢,自己要仰攀他,不比从前那样分庭抗礼了。”
姚雪垠《李自成》:“但吴孟明认为曹化淳毕竟是皇上的家奴,所以对曹化淳处处表示尊敬,不敢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成语辨析
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两者都含有“地位平等”的意思。区别在于:“平起平坐”往往还含有“权力相等”之意(如,“慈禧故意使董福祥与荣禄平起平坐”),“分庭抗礼”没有。“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还可用于多方,如“他希望跟杨大剥皮、吕二细鬼三足鼎立,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可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争夺权力,“平起平坐”不能。
mfc1688.cn整理